男女订婚后关系突然恶化…上海法院判决:女方返还41万元和“五金”首饰
作者:未知时间:2024-11-05
2023年1月,刘先生与沈女士经相亲认识后,很快便按照老家习俗商定了订婚事宜,并在当月举行了订婚宴。
当日,刘先生及其父母给付沈女士及其父母现金43万余元,其中部分钱款标注了明确用途。此外,刘先生还为沈女士购买了共计5.1万余元的“五金”,举办订婚宴的费用也由刘先生支付。
此后,刘先生还曾多次向沈女士转账,金额分别为5200元、520元、1888元、1314元等,转账说明中有“消消气呀、老婆收、情人节快乐”等标注。
但在后续相处中,双方因琐事导致关系逐渐恶化,最终取消婚约。刘先生认为,他和父母先后给予沈女士的50余万元财物均属于彩礼,沈女士应当返还。沈女士则认为,50余万元财物并非都是彩礼,其中有一部分是男方为表达感情的赠与。
一审法院经审理后认为,刘先生订婚当日给付给沈女士的43万余元现金及首饰,符合婚嫁喜事习俗,可理解为受法律规定调整的彩礼形式。结合双方交往时间短暂及案件实际情况,一审法院判决沈女士返还刘先生41万元,并退还“五金”首饰。
上海二中院认为,本案共有两大争议焦点,彩礼的范畴如何确定以及刘先生给付的彩礼是否应当返还,返还比例是多少。
关于第一个争议焦点,法院逐一进行了分析。刘先生订婚当日给付的43万余元现金。合议庭认为,刘先生虽然对该部分用途予以了标注,但均在订婚当日以现金形式给付,综合考虑给付的时间、方式,均应认定为彩礼。
对于刘先生给付的“五金”,符合人民群众对彩礼的一般认识,应属于典型的实物彩礼。
关于刘先生支付的订婚宴费用,女方也并未直接获利。因此,不属于彩礼的范畴。
此外,刘先生转给沈女士的5200元、520元、1888元、1314元等共计2.6万余元钱款,是双方恋爱期间的消费支出和为了增进感情的一般性赠与,不属于彩礼范畴。
关于第二个争议焦点,法院认为,本案中,刘先生主张沈女士借婚姻索取、骗取财物,应当予以返还。但事实上,刘先生与沈女士已订婚并有短期共同居住史,双方因感情不和等原因未能实际缔结婚姻,沈女士并非借机索取财物,收受彩礼后也未潜逃或无不正当原因悔婚,故不属于借婚姻索取财物的情形,不宜认定哪一方存在过错。
综上,合议庭认为,一审判决结果并无不当,遂判决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
转载于公众号:上观新闻